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óµÀÖÐÎÄÆÚ¿¯£¨7ÔÂ1ÈÕ£©



★重生の密党☆
 
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领地
我们的快乐时光永存
...........
在这里我们依旧存在
该回家了,我们在这里等你
 
http://vampireclub.uu1001.com
 
vampire@list.cn99.com



From: yours@dadao.net
To: dadao_fs@list.cn99.com
Subject: 大道中文期刊(7月1日)
Date: Fri, 30 Jun 2006 15:10:45 +0800

 
 大道中文期刊网 http://dadao.net    2006年7月1日 星期六 更新内容
马丽华:写小说体会到创世般的爽
我如此喜爱新鲜经验,这一次写小说就体会到了创世般的爽:不仅无中生有创造世界,连一些描写一些词汇也是别的体裁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
用漫画的方式亲近普鲁斯特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经典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又以另一种面貌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一套由法国漫画家斯泰凡・厄埃历时多年绘制的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近日引进出版。
审美疲劳:成为时尚后的地理
夏日的傍晚,我习惯在茶几上摊开自己钟爱的几本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文明》《华夏地理》《中国科学探险》《时尚旅游》。这些都是目前在中国如日中天的地理旅游类刊物。不过,透过夏日的余晖,我看到的却是成为时尚之后的地理"审美疲劳"。
感受吕克・贝松:没有庄严感的大师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抽空来北京卖书的吕克・贝松不算是一个称职的主席,但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有哪个父亲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花4年半的时间去拍一部电影呢。因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拍10部电影的诺言将会被他的孩子打破:孩子喜欢看,有什么办法呢?
《佛山文艺》2006年7月下导读
《飞蝗》徐则臣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农田里蚂蚱糟践着稻子,而大小的兄弟也成了乡亲们中的害虫,集资建厂的钱迟迟不还,却还理直气壮。女人们去要钱,领头的却被送进了派出所。女人出来后展开了报复……
《打工族》2006年7月下导读
《心碎的女孩攀上事业的高峰》海星星
因为家庭的原因,雪妮养成了坚毅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使阿锋爱上了她。阿锋哥哥在一家公司做副总,他反对他们交往。心碎的女孩,来到阿锋哥哥的公司……
原创天空
心灵的釉彩 心灵的釉彩杨义佳
  我喜欢梦的感觉,它是心灵的色彩,是心灵的自由,是内心的独白,是思想的沉淀和升腾,是欲望的夸张和向往。
落叶归根
 
  严君玲是中国历史洪流中的灰姑娘,是香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富甲一方的巨商严锡荣的女儿。由于母亲在生她时得产褥热去世,她便成了家人眼中克母的"扫帚星",成了家人排斥的对象。
落叶归根
仰天诉说
  我要咆哮大地,震撼四野,我要吐出在人世间的污浊之气,重新呼吸自然所给予我们那片自由天空。 羊皮下的狼
相见欢
想鱼的猫
香斋・雪案・春困
网上文摘
书海博览
  大型电子书籍栏目,每天更新,为您送上最全最新的电子版书籍。
  言情小说 新增 江流水(7月1日)

  大道期刊 打工族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yours@dadao.net

马丽华:写小说体会到创世般的爽
  
  作者:舒晋瑜
  
  "我这样穿梭奔走于西藏中部的拉萨、雅鲁藏布江山结水流之间,访问着越来越熟悉的村庄和人们。那些山野不再是一扫而过的彼此类同的,不再是纯粹客体的漠不相关的。某种共同和共通维系着我的情感和视线。探求与整理这一地区的文化现象对我来说无疑很重要,不然何以急切向往并兴致勃勃地走近那些村庄和房屋呢。"在马丽华的《灵魂像风》中,她满怀深情地这样写道。对于西藏,她是感恩的,阅读她的作品,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被感动,我们被她的文字牵引着,一同被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所感召。她的诗歌如此,散文如此,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北京十月出版社)更是如此。
  这是她从事创作30年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意高地》历史故事的情节和细节当然需要虚构,但人物是真人实名,事件基本属实。而现实故事虽说是虚构的,却比真实更本真地表现了当下的生活常态。这样真假虚实的交错组合,借用音乐术语可说是复调式的,这样的文体构成是由试图传达的内容所决定的。有纪实元素,终归是小说。
  在她的文字背后,我们能感受到越来越沉重的责任感。文学生涯的最初阶段,马丽华以诗歌的方式、以西藏的歌者姿态进入文坛。20世纪80年代,她以诗集《我的太阳》和散文集《追你到高原》显示了她在西部诗歌中的独特面貌。马丽华把西藏当作了自己的家园,记述并记忆,这片土地开始变得熟悉,变得难舍难分,她开始以一个并非"局外人"的角度,展开了她创作与思考的文化新视野。她认真而兴致勃勃地剥着这枚西藏坚果,以另一种话语开始了从《藏北游历》到《西行阿里》的慢慢记述。1994年,马丽华把她的三部代表作《藏北游历》、《西行阿里》和《灵魂像风》合并为一部50万字的《走过西藏》(作家出版社出版),现在,这部书已经再版4次。
  一部被称为游记文学的终极之作的《忧郁的热带》(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作品)令马丽华在阅读的激赏与敬服之余,痛下决心逃离了纪实。当然小说界同样是大师林立,压迫得为文者无处逃遁,但是,能做到的只是不断超越你自己吧。马丽华说:"在写作方面,总是不安于做一个守着几亩地春耕秋收的农人,不喜重复劳动,即使写得最长久的纪实散文,选材也跨了学科从社会人文到自然科学。至于早年为诗的经历就不提了,但那是必要的文字训练,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我如此喜爱新鲜经验,这一次写小说就体会到了创世般的爽:不仅无中生有创造世界,连一些描写一些词汇也是别的体裁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
  现在马丽华早已调到北京,担任中国藏学出版社的总编辑,她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离开了西藏,她依然生活在西藏人和西藏文化的圈子里。"没有谁在召唤是我自己奔向草原"(选自马丽华诗《总是这草原》)她当年是这样走进西藏的,对她来说,必经的过程要比目标的到达更富有魅力和乐趣,而对于这种过程的追寻正是马丽华创作的动力与源泉。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用漫画的方式亲近普鲁斯特
  
  作者:曹雪萍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经典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又以另一种面貌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一套由法国漫画家斯泰凡・厄埃历时多年绘制的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近日引进出版。
  该书译者、翻译家周克希认为,阅读这一《丁丁历险记》式画风的漫画珍藏本,不失为亲近普鲁斯特的一种理想方式。
  据了解,法国头号漫画出版社盖・德尔古出版社从1998年开始出版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由于漫画家斯泰凡・厄埃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隔两年才出版一册,所以至今这套漫画巨著仅出版三册,内容仅涵盖了小说的前两卷《贡布雷》和《在少女花影下》。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中文版将这三册合并为上卷。至于下卷何时出版,人文社表示,这需要读者耐心等待,因为可能得等到七八年后法文版全部出齐后才能引进中文版。
  
  来源:新京报

审美疲劳:成为时尚后的地理
  
  作者:鹤沙
  
  夏日的傍晚,我习惯在茶几上摊开自己钟爱的几本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文明》《华夏地理》《中国科学探险》《时尚旅游》。这些都是目前在中国如日中天的地理旅游类刊物。不过,透过夏日的余晖,我看到的却是成为时尚之后的地理"审美疲劳"。
  事实上,火热的6月,可供地理类媒体谈论的话题颇多,无论是国家文化部力推的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还是全世界球迷的盛宴--世界杯,"六一"等传统节日,或是即将运营的青藏铁路,都可以充分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然而,早就被多种媒体过分包围的人们,是否还有过剩的精力关注信息相对滞后的地理类期刊渲染的话题,实在是件令人愉快不起来的事情。
  于是,我们看到,在内外的压力与期待下,《工业遗产:记住一个时代》成了《中国国家地理》6月号的封面主打。绕开传统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另辟蹊径从工业遗产入手,这里分明凝聚着策划者的良苦用心。专辑仍然采用这本以中国最权威地理刊物自居的杂志的熟悉套路,专家文章配备条块化的几篇大文章,颇有几分不把你"轰炸"得五体投地不罢休之势。
  不过,难言精致的图片和粗糙的文字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的软肋,如果没有了大手笔的选题策划和宣传造势,这本杂志或许已然迎来读者的"审美疲劳"。
  相比之下,《文明》缺乏《中国国家地理》的恢宏气势,有的只是每期精耕细作的清新隽永的话题。这本以"中国人眼中的人文世界"为宗旨的杂志,一直在默默地以报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文明》6月号的《永远消逝的三峡古栈道》向我们娓娓道出鲜为人知的古栈道的故事。
  与《文明》突出报道本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夏地理》(刚刚从《华夏人文地理》更名而来)的国际化趋势已经愈发明显。与《国家地理》的合作只是刚刚开始,《华夏地理》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中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大陆的传声筒。6月号的《青藏铁路》就是突出自身策划的一个例证。不过,无论是从选题的切入点,还是文图的表现来说,都难说令人满意。就在近几年铺天盖地的炒作下,青藏铁路已经成了媒体的一个"烫手山芋",如果没有特别的"猛料"就贸然介入,那就很可能栽进一个美丽的陷阱。于是,本期的《美丽的游戏,足球何以统治世界》就成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至少在狂热的足球迷眼里,这篇文章可以得到足够的分数。不过,通过列举8个参赛国家的足球故事,仍然令人感到不解渴。我更愿意看到,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是如何从古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狂热地传播的,当然中国的蹴鞠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章节。
  瞄准世界杯话题的并不仅仅是《华夏地理》,《中国科学探险》6月号的《打造世界杯主场》虽然篇幅不大,却颇有几分讨巧的意味。
  它将一个本来枯燥乏味的建筑话题讲述得饶有趣味,甚至让人忽略了该专题较为平淡单调的图片。不过,该杂志重点投入制作的新疆哈密专题却无法真正打动人的心灵。
  从《中国国家地理》开始,制作地域专辑成了一些杂志效仿的模式,但能否成功克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与其他地理类杂志相比较,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科学探险》在选题策划与内容上尚有差距,单纯地以图片的质量取胜而忽视内容的深度,也许并非长久之计。
  《时尚旅游》也没有放过青藏铁路这一话题,在6月号的《青藏铁路,巅峰体验》这篇独家报道里,沿途著名的旅游景点皆被一网打尽。与其他地理类杂志不同的是,《时尚旅游》总是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获得旅行的实用信息。为此,它并不需要高深莫测的知识灌输,好看好玩的文字和图片足以完成任务。在现今"快餐"当道的时代,或许这是最能立竿见影的捷径。
  
  来源:《新京报》

感受吕克・贝松:没有庄严感的大师
  
  作者:山贼
  
  吕克・贝松从电影资料馆艺术电影院西侧的小门"飞"了上来,他伸展着手臂,做出小鸟飞翔的姿态,脸上还满是迷人的笑容,就登台了。老实说,这样的pose对他这样一个大胖子并不是很合适,而且,没有大师的庄严感。谁叫今天放的是《天使A》呢。
  这个大胖子满脸笑容指挥着蜂拥而上的摄影记者:"蹲下,别挡住观众。我要行使一个导演的权力了,如果你们还想拍戏的话,就赶紧退下。"这个大胖子总是不放过任何可以调侃的机会,就像他在北大演讲的时候,他问提问的学生,你知道197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是哪部吗?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他得意地说:"我也不知道。你看,大家都不知道奥斯卡奖吧,但是大家都知道马丁・西科塞斯,虽然他从来没有得过奥斯卡奖,当然,我也没有得过奥斯卡奖。"
  在放映正片《天使A》之前,吕克・贝松先放映了他带来的《亚瑟》的片花,比起《天使A》,吕克・贝松还是更愿意谈他的《亚瑟》,这部花了4年半时间制作的电影。当北大的学生将他的《亚瑟》与《哈利・波特》相比时,他有点不高兴了,机敏的他听出了学生的弦外之音:"我可不是看到《哈利・波特》大卖才想拍《亚瑟》的。"他的潜台词是,《哈利・波特》怎么可以和他的《亚瑟》相比呢?《亚瑟》的片花证实了吕克・贝松的自信,奇幻的画面、造型与好莱坞的"巧克力式"动画片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口味。现在,就等着看他故事编得怎样了。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抽空来北京卖书的吕克・贝松不算是一个称职的主席,但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有哪个父亲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花4年半的时间去拍一部电影呢。因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拍10部电影的诺言将会被他的孩子打破:孩子喜欢看,有什么办法呢?
  看来,要在吕克・贝松的身上找到大师的庄严感是不可能了。不过这没什么,因为我们可以对他说:嗨,哥们儿,喝两杯去!
  
  来源:华夏时报



哈网    中华学习网文化专区  

----
邮件列表【dadao_fs】共有40649个订户
cn99 ads

感谢新老用户对希网网络支持和关爱,以下杂志是一些精彩的电子杂志。
点击以下电子杂志的名称可以查看该杂志历史文档;选择以下的精彩电子杂志,输入您的Email可以直接订阅。

【游戏快报】 【日经BP社】 【中国报道】 【艺网周刊】
【21世纪报】 【世博英语】 【财富证券】 【励志人生】
E-mail:
 
====================================================================== ****** Bentium Mailing List Server ===邮件列表专家 ******
希网网络 http://www.cn99.com



不登录就能管理多个邮件帐户,试试 Windows Live Mail。 立即尝试!
----
邮件列表【e98156】共有1249个订户
cn99 ads

感谢新老用户对希网网络支持和关爱,以下杂志是一些精彩的电子杂志。
点击以下电子杂志的名称可以查看该杂志历史文档;选择以下的精彩电子杂志,输入您的Email可以直接订阅。

【游戏快报】 【日经BP社】 【中国报道】 【艺网周刊】
【21世纪报】 【世博英语】 【财富证券】 【励志人生】
E-mail:
 
====================================================================== ****** Bentium Mailing List Server ===邮件列表专家 ******
希网网络 http://www.cn99.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