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星期二

É̽磨6ÔÂ28ºÅ£©


好哦期刊首页 > 商界
出版日期:2006年6月28日 总第四五期 日刊(周一至周五) 以往期刊 财经 商界
好哦公告:好哦个人门户火爆上线,最完备的web 2.0应用、便捷的交流功能、庞大的用户群体,还等什么?赶快加入吧!!                  好哦个人门户线上帮助!

本期目录
热门搜索
1.中国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改革
2.规范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举措
4.试论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
5.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探析
6.避免冲突管理模式的中西差异
1.2006年做什么最赚钱
2.中国十大经典营销案例
3.给你提个醒:警惕20大流行骗术
4.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经典读书计划)
5.中国贪官龙虎榜,前50位
6.中国社会各阶层饭局
中国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改革

1998年9月初,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谭安杰教授惠赠 大作《中国企业新体制--督导机制与企业现代化》(以下简称《督导》,凡引 自该书,只注页码)。《督导》的确写得不错,既有理论的引介和讨论,也有经验的考究和实证;既有对现有改革问题的分析,也有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文字简练,论证也充分,有很多值得国内学者借鉴的地方。现想藉此讨论一些有关的理论问题。

一概念使用:治理结构还是督导机制

在《督导》中,corporate governance被译作"督导机制",而国内理论界 和实际工作方面则称之为(或译作)"治理结构",并得到了相当的普及和认同 。严格说来,"督导机制"也许比"治理结构"更恰切,也更符合中文的含义, 因而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因为,按照凯德保尔(A.Cadbury )的一个比较简洁的 定义,所谓督导机制就是"指导和监督公司的制度和方法",或者按照《督导》 的定义,"它是一种进程和机制,其宗旨是保证公司能以及时和负责任的方式为 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极进行工作"。但是,"督导机制"这一术语看来很难为 国内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与制度变迁中发生的路径依赖是同一个道理。演化 经济学家爱讲键盘的故事,为什么速度更快、效益更高的Maltron 键盘和Dvorak 键盘不能取代先行使用和普及的OWERTY键盘?这可能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与此类似还有一个术语,即regulate,既可译作"管制",也可译作"规制" ,且"规制"比"管制"更恰切,但后者是从日文译过来的,而且相对较晚。因 而"管理"自然被人们广泛接受,"规制"甚至被有的学者批评为用语不当和理 解错误。因此,笔者仍然沿用"治理结构"而不用"督导机制"的提法。

二问题界定: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

产权和交易,或产权安排和市场竞争,或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究竟怎 样?有无轻重、先后、高低之分?如果有,究竟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何高何低 ?国内外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笔者过去也曾对此发表过 评论,现在,《督导》又提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督导》明确指出,国内在讨论企业改革问题时,对明晰产权问题过份重视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谁拥有什么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始终应该是: 使企来更有效率和盈利能力,以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作出贡献",如果不以 财富的创造为重而以财富的再分配为先,明晰产权过程的代价超过了由此而得到 的收益,那么,这样的改革就会走偏方向。更何况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产权明 晰也不足以构成改善企业绩效的充分条件。这一批评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意味着 明晰产权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笔者以为,有几个问题应当厘清和强调:一是财 产所有权并不等于企业所有权;二是明晰产权并不仅仅是界定谁有什么权利和收 益,更重要的是明确谁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三是产权明晰固然重要,但绝非 一纸合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其他制度安排协调互动的过程;四是明晰 和界定产权是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前提,但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有效治理和高 效率。

既然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不是一回事,按照不完全合约理论,企业所有 权要用企业控制权来定义,但是,企业的产权来自于要素所有者的产权,在企业 (合约)中,要素所有者的产权并未丧失,而是发生了重组和变形。因而,初始 产权仍然是要素所有者进行合作建立企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不明确这一点是不 恰当的,否定这一点也是不对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组 织,其有关所有权束广泛的分散和割裂,一切决策必然涉及多当事人,组织中的 治理方式,即指导和监督机制就更形重要。"因为督导机制比起所有权制度来, 能更好地达成共识,创造有效的行为规范。财产权不是仅仅被法律和规章制度所 能定义的,它必须在社会规范、习惯和制度之中运作,只有这样财产权才能得到 有效的实施"。笔者以为,从财产权的实际运作和有效实施的意义上来讨论治理 结构的重要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想,值得特别强调和重视。因为,权利是要 实施和运用的,不能实施的权利不是权利,而是桎梏。在走向市场化和民主化的 过程中,每一个真正的进步不是写在纸上的许诺,而是每一项具体自由权利的真 正实施、有效运用和切实保护。

在讨论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问题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较而言 ,国内学者更多关注产权问题,而国外学者则更多重视治理结构问题。这不是没 有原因的。国内学者之所以关注产权,是因为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国外学者之所 以重视治理问题,是因为解决了产权问题并不能自动地解决治理结构问题。

三本质揭示:两种模式和三个含义

在《督导》中,作者把美日欧发达国家目前实施的企业治理结构分为两种类 型:一种是以外部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简称为"外部模式";一种是以局内 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简称"内部模式"。前者流行于英美等国,也称英美模式 ;后者实施于日德等国,也称日德模式。前者依靠发达的外部企业控制的市场, 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控制企业,其核心原则是由股份持有人选举一个董事会代 表股东利益进行经营;后者没有发达的外部控制的市场,通常由大股东(包括银 行)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其中,在日本形成了交叉持股和主银行制度,在德国发 展了综合银行和董、监事会双重决策机构。对于治理结构的这种分类分析及其优 劣长短,国内学界基本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对治理结构的本质和特徵的探讨仍 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企业治理结构必须有一套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 及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但又不局限于组织机构,而且包含着融资结构 的选择和安排。国内学者在讨论治理结构问题时,过份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这既与我国企业的目前状况有关,也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有关。这种情况 从国内学者对治理结构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国内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公司没有意识和意志,它只能经由一个组织系统,即公司治理结构支配的管 理人员才能对公司进行治理。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又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 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 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公司董 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制,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

其实,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组合比例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结构,因此, 对企业控制权的控制和对经理的约束,既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系统和 活动,也可以通过债务比率来进行,这样一来,债务和资本权益的权衡和选择; 也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这就是所谓企业治理结构的金融观点。当然,用最优 债务比率来控制控制权的无效扩张,用企业控制资产的现金流的概率分布来判断 企业的预期价值,取决于债权的强度或有效程度。如果债权人很强,债权的强度 和有效程度较高,其控制自然有效;如果债权人很弱,债权强度和有效程度不高 ,就像我国目前这样一借债不还,用债权控制企业控制权就很难奏效。

    

全文阅读


规范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1998年9月初,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谭安杰教授惠赠 大作《中国企业新体制--督导机制与企业现代化》(以下简称《督导》,凡引 自该书,只注页码)。《督导》的确写得不错,既有理论的引介和讨论,也有经验的考究和实证;既有对现有改革问题的分析,也有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文字简练,论证也充分,有很多值得国内学者借鉴的地方。现想藉此讨论一些有关的理论问题。

一概念使用:治理结构还是督导机制

在《督导》中,corporate governance被译作"督导机制",而国内理论界 和实际工作方面则称之为(或译作)"治理结构",并得到了相当的普及和认同 。严格说来,"督导机制"也许比"治理结构"更恰切,也更符合中文的含义, 因而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因为,按照凯德保尔(A.Cadbury )的一个比较简洁的 定义,所谓督导机制就是"指导和监督公司的制度和方法",或者按照《督导》 的定义,"它是一种进程和机制,其宗旨是保证公司能以及时和负责任的方式为 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极进行工作"。但是,"督导机制"这一术语看来很难为 国内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与制度变迁中发生的路径依赖是同一个道理。演化 经济学家爱讲键盘的故事,为什么速度更快、效益更高的Maltron 键盘和Dvorak 键盘不能取代先行使用和普及的OWERTY键盘?这可能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与此类似还有一个术语,即regulate,既可译作"管制",也可译作"规制" ,且"规制"比"管制"更恰切,但后者是从日文译过来的,而且相对较晚。因 而"管理"自然被人们广泛接受,"规制"甚至被有的学者批评为用语不当和理 解错误。因此,笔者仍然沿用"治理结构"而不用"督导机制"的提法。

二问题界定: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

产权和交易,或产权安排和市场竞争,或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究竟怎 样?有无轻重、先后、高低之分?如果有,究竟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何高何低 ?国内外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笔者过去也曾对此发表过 评论,现在,《督导》又提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督导》明确指出,国内在讨论企业改革问题时,对明晰产权问题过份重视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谁拥有什么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始终应该是: 使企来更有效率和盈利能力,以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作出贡献",如果不以 财富的创造为重而以财富的再分配为先,明晰产权过程的代价超过了由此而得到 的收益,那么,这样的改革就会走偏方向。更何况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产权明 晰也不足以构成改善企业绩效的充分条件。这一批评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意味着 明晰产权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笔者以为,有几个问题应当厘清和强调:一是财 产所有权并不等于企业所有权;二是明晰产权并不仅仅是界定谁有什么权利和收 益,更重要的是明确谁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三是产权明晰固然重要,但绝非 一纸合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其他制度安排协调互动的过程;四是明晰 和界定产权是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前提,但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有效治理和高 效率。

既然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不是一回事,按照不完全合约理论,企业所有 权要用企业控制权来定义,但是,企业的产权来自于要素所有者的产权,在企业 (合约)中,要素所有者的产权并未丧失,而是发生了重组和变形。因而,初始 产权仍然是要素所有者进行合作建立企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不明确这一点是不 恰当的,否定这一点也是不对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组 织,其有关所有权束广泛的分散和割裂,一切决策必然涉及多当事人,组织中的 治理方式,即指导和监督机制就更形重要。"因为督导机制比起所有权制度来, 能更好地达成共识,创造有效的行为规范。财产权不是仅仅被法律和规章制度所 能定义的,它必须在社会规范、习惯和制度之中运作,只有这样财产权才能得到 有效的实施"。笔者以为,从财产权的实际运作和有效实施的意义上来讨论治理 结构的重要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想,值得特别强调和重视。因为,权利是要 实施和运用的,不能实施的权利不是权利,而是桎梏。在走向市场化和民主化的 过程中,每一个真正的进步不是写在纸上的许诺,而是每一项具体自由权利的真 正实施、有效运用和切实保护。

在讨论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问题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较而言 ,国内学者更多关注产权问题,而国外学者则更多重视治理结构问题。这不是没 有原因的。国内学者之所以关注产权,是因为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国外学者之所 以重视治理问题,是因为解决了产权问题并不能自动地解决治理结构问题。

三本质揭示:两种模式和三个含义

在《督导》中,作者把美日欧发达国家目前实施的企业治理结构分为两种类 型:一种是以外部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简称为"外部模式";一种是以局内 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简称"内部模式"。前者流行于英美等国,也称英美模式 ;后者实施于日德等国,也称日德模式。前者依靠发达的外部企业控制的市场, 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控制企业,其核心原则是由股份持有人选举一个董事会代 表股东利益进行经营;后者没有发达的外部控制的市场,通常由大股东(包括银 行)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其中,在日本形成了交叉持股和主银行制度,在德国发 展了综合银行和董、监事会双重决策机构。对于治理结构的这种分类分析及其优 劣长短,国内学界基本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对治理结构的本质和特徵的探讨仍 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企业治理结构必须有一套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 及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但又不局限于组织机构,而且包含着融资结构 的选择和安排。国内学者在讨论治理结构问题时,过份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这既与我国企业的目前状况有关,也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有关。这种情况 从国内学者对治理结构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国内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公司没有意识和意志,它只能经由一个组织系统,即公司治理结构支配的管 理人员才能对公司进行治理。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又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 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 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公司董 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制,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

其实,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组合比例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结构,因此, 对企业控制权的控制和对经理的约束,既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系统和 活动,也可以通过债务比率来进行,这样一来,债务和资本权益的权衡和选择; 也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这就是所谓企业治理结构的金融观点。当然,用最优 债务比率来控制控制权的无效扩张,用企业控制资产的现金流的概率分布来判断 企业的预期价值,取决于债权的强度或有效程度。如果债权人很强,债权的强度 和有效程度较高,其控制自然有效;如果债权人很弱,债权强度和有效程度不高 ,就像我国目前这样一借债不还,用债权控制企业控制权就很难奏效。

    

全文阅读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举措

企业的信息化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信息化,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信息化,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中实现上网的只占所有企业的20-30%,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我国加入WTO,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五"期间科技部将拿出8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在去年对宝钢、一汽等19项大企业信息化项目安排国债贴息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支持的专项,力争用5年时间在国家重点企业中基本实现信息化。

长期以来,政府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将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的重大举措,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企业,积极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我们在江苏省计划发展委员会的支持和参与下,对省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今后打算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地实地考察。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措施和途径作简要介绍。

一、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当数量企业对实施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此类系统的主动性不强,系统实施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存在一定盲目性。

2.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比较缓慢,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相冲突,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

3.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较为混乱,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软件价格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相当数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软件商的服务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依赖于软件商提供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但大多数软件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缺乏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缺少可依赖和可靠的指导者、权益维护者和风险分担者,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此外,还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调查中,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同样制约了管理系统软件的"本土化"进程。

5.政府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引导和支持不够系统、不够有力。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计委、经贸委、科技管理部门等都分别有自己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相互协调不够。

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推动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政府的推动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系统应用的行业和社会环境,这是设计政策措施的总体思路。

政府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有效的政府行为,进行直接倡导和推动--政府举措

(1)进一步明确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将推动系统应用纳入发展规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2)政府适当投入,建立并逐步完善支持系统应用的宣传、交流、研究的信息沟通系统。

(3)努力培养积聚软件开发的相关人才。教育部最近在全国批准一批高校成立软件学院,就是这方面的重大举措。

(4)积极鼓励、推动软件开发商、用户与学术界的联合或合作,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竞争力的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产品。

(5)建立并逐步完善支持先进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系统。为此,可以采用选拔、委托,授权中介机构或直接组织等形式,利用社会资源,并需要精心规划和设计。

(6)建设系统应用的示范工程。注意对示范工程的跟踪评价并引入滚动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示范性。

(7)要有直接的政策激励(直接政策激励通常包括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和贷款安排等)。这类激励政策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较明显的效果,但亦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只能将其作为推动系统应用的辅助手段。此外,要采取措施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

2.通过行政影响软件供应商行为--供应商行为

(1)建立和维护开放高效的行业环境,限制地方保护等形式的不公平竞争,在开业、融资,人才供给、信息获得、研究咨询等各个环节,通过社会、市场系统的不断完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研究和建立行业和行业行为规范。成立由政府部门、专家、软件商和用户代表组成的行业指导委员会,为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

(3)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软件的开发。这类软件一经市场检验、受用户欢迎,政府可以考虑以信息提示、企业和品牌宣传、产品推荐、后续研发支持等形式予以扶持。

(4)积极推进管理软件领域的国际合作。鼓励软件企业通过软件成熟度 (CMM)标准的国际认证,为国产软件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5)建立高水平的系统应用的咨询机构。要求专业咨询机构具有较好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除了能给予企业以正确的系统实施方法的指导外,还能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给予系统规划、流程重组、软件选型、风险控制、项目组织实施等全过程的帮助。政府还可以通过行业指导委员会等积极推进面向系统有效应用的咨询服务。

3.通过政府影响管理系统用户的行为--用户行为

    

全文阅读


试论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

在科学管理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管理为适应环境的变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管理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识化、柔性化、网络化。

科学技术正以无比伟大的力量把人类带进一个辉煌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将对人类社会、生活、经济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贯穿于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的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呼唤管理创新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管理伴随着社会的形成而形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经济源于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重点转移到经济科技领域,这加速了经济知识化步伐。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移,科研系统在知识经济中起到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等关键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技术立国的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多数科技领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欧美发达国家,其相对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为欧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江泽民主席号召:"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管理更是不能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国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取决于竞争优势,决定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是人才和科技的管理优势,而决定人才、科技管理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

二、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无论致力于通过智力资源开发来创造新财富、逐步代替工业经济的命脉和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还是致力于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创新,都要遵循如下原则才能是科学、有效的创新。

1.系统原则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发展是人类知识能力的综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综合能力已走向系统综合智能型,系统综合能力的凝聚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人的能力具有较高逻辑起点的鲜明标志。因而,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必然遵循系统原则。

2.价值原则价值原则又称需要性原则或科学性原则。指在创新科研选题中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科技自身逻辑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无论以智力、无形资产、软产品等资源为第一要素,还是对自然资源等经济要素通过科学、合理、优化和集约的配置,都是以实现知识价值为目的。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创新就是以实现知识的价值为任务。

3.理性原则它是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及科学发展中的基本原理评估、选择科学假说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普遍的哲学原理。二是科学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理性原则对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的哲学信念有助于指导创新者去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观念推动他在相对论研究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同时,理性原则自身又是辩证的,它时时处于发展之中,不应视为僵死的教条。经济全球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特征。全球化、国际化、世界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势若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商品国际化使世界贸易飞速发展,资本国际化使跨国公司,蓬勃发展,跨国企业已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国中之国",技术和经纪国际化、已无国界之分。管理在吸纳和改造资本、技术等方面时,只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接纳,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动态原则科学管理把对象视为系统,管理目的是为了使系统实现最佳效益,但任何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受着系统内各个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受到有关外部系统的约束,随着时间、环境以及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管理创新应随着对象系统的发展而不时修正控制方案,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相关特征。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社会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物质方面的交换和联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需求的多样化,使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管理创新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5.发挥优势原则管理创新要从自身的长处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有竞争能力的管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同时,创新不是全盘的否定。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创新

人类已步入21世纪,这将是变动更加剧烈复杂的世纪。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更加苛刻,消费需求及替代品的变动将更加难以预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者要求得一席之地,唯有不断创新。一个企业,管理过程没有常规性创新意识,无意于开发新市场、也没有组织力量研制产品,更谈不上战略、组织制度的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第二项职能,他们借助于这个工具将外界的变化开拓为新的工作社会与职能,一旦获得市场许可,那么不论是经济利润、市场份额,还是社会目标,都将随之而来。总之,企业管理的生存在于创新,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1.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古典的劳动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管理的要求,一个较为完整的人事管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提出了系统化的人事管理思想,建立了这方面的一些模型。但这些模型主要是强调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例如,在招录人员的时候,强调人对工作的适应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取决于工作的要求,工资分配的标准根据工作特征来定。但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对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人在工作中的能动性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就是基于这种要求应运而生的。"以人为中心"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导思想,这种管理理念着重探求"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把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

人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它支撑着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人的管理承担着企业不同战略发展阶段提供合乎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从而体现出人本管理的重要性。那么,从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该怎样实现人本管理呢?

(1)感情管理。现代管理建立在"复杂人"假设基础上,感情管理是研究人的内心世界,探究人深层行为动因的一种科学。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善于运用各种鼓励手段,联络感情,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使职工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在企业中也不例外。因此,企业领导不论是在制定计划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都必须发自内心地记住这一要义,并且要把这一要义处处体现在行动上。其次,要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谁都知道,理解别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管理干部,理解职工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一般人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人都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戒备心理。所以,要理解别人就必须通过接触、交谈。这就要求管理者主动去接近职工,与他们交谈。最后,对每一位职工都要真诚相待,信而不疑。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真诚,只有建立在彼此推心置腹、真诚相待、信而不疑基础上的友谊,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友谊。管理者要真正尊重职工,就必须建立起这种经得起考验的友谊。

    

全文阅读


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探析

六、七十年代,以日本三大经营支柱--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为核心的、强调职工对企业忠诚以及企业内上下团结一致的具有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旧有的管理哲学模式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西方祟尚个性、重视自我能力和创造性的价值观念在日本逐渐深入人心。这实际上是以中华儒学为代表的东方式的管理理念与西方价值观念在日本的又一次交锋。是完全放弃东方式的管理理念、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还是将属于东方文化圈的日本管理哲学进行改造,在继承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本文在论述日本管理哲学的特征、思想文化渊源、面临危机与挑战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阐释了日本应如何面对新世纪、建立起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哲学新模式。

一、日本的管理哲学模式

管理哲学是企业或组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管理科学的哲学基础。企业除包括管理硬件即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外,还包括管理软件即企业的思想、精神、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等,这些管理软件就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任何管理都是某一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价值观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管理哲学模式。日本管理哲学就是如此。日本是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和自然资源贫乏,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和极强的群体意识。日本人深深感到,必须与别人合作,依靠群体力量,才能与大自然抗争,维持自身的生存。因此,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忠于团体、维护团体名誉、重视团体和谐的团队精神。

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善于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民族。自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日本吸取中华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民族精神之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从"和魂汉才"文化取向转向"和魂洋才",在制度和技术上全面效仿欧美,但在伦理道德上仍将儒学道德作为国民的基本准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虽然大力引进欧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但是其价值观、道德规范仍然建立在传统儒学基础之上。日本人以中国儒学为哲学基础,同时注意吸收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外来文化与本国国情、企业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的独具特色的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正是这种洋溢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企业管理哲学,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创造了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管理哲学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强调团体内部的和谐与共同进取精神,使企业或组织形成上下团结一致、内和外争;家族色彩浓厚的命运共同体。

号称日本经营三大支柱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其核心就是为营造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和企业内"人和"的观念。企业对职工终身雇用,使职工有稳定感;职工把企业当成"家",从"家"中按照自己的年龄、资历领取相应的工资;企业内即使出现矛盾包括劳资矛盾,都属于家庭内部矛盾,由企业内工会解决。因此,企业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这个"家"中,管理者象"家长"一样爱护职工,职工蒙受企业之恩,"忠诚"于企业,为企业拼命工作。企业上下一致,体戚与共。

2."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重视"人"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使企业职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效力。

根据儒家管理思想,日本企业在经营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他们不但重视经营中的硬条件,还重视软条件(思想、文化、精神之类的东西),注重发挥"人"的第一因素的作用。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日本企业家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把"得人心"作为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前提,因而千方百计地照顾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出力。他们特别重视"感情投资",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熟悉每个职工的情况,亲自参加职工家里的红白喜事。企业还经常组织运动会:联欢会、纳凉会、恳谈会、野餐会和外出旅游等,每次不仅职工参加,职工家属也参加。

3."以德为先"的经营理念,强调正人先正己的管理者作风。

日本管理哲学依据儒家"正人正己"的理论,突出道德导向,由自我管理而管理他人,十分重视管理者率先垂范和道德人格建设。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创办的跨国企业--京都高科技陶瓷公司之所以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情况下仍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他"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外,更重要的是他个人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员工。他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美好心境,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做正确决定的能力。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尊敬和信赖,激发出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被誉为"日本近代工业化之父"的涩泽荣一,倡导经济与道德合一,提出"论语与算盘"并行不悖的"儒教资本主义"。他主张应严格遵循商业道德去获取利润。这些思想,在日本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企业管理者不同程度的接受,并融入到日本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中。

正是因为日本管理哲学具有上述特征,才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及工作热情,使日本企业拥有了一支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职工队伍和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时,职工在同一企业内长期就职,使管理者十分熟悉职工的情况,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这种融洽的关系使企业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气氛和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创造了战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劳动生产率。

但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后,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日本的一些经济学家曾提出废除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这种以造就员工"忠诚""顺从"意识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因为它不利于人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由于许多大企业都是靠员工的忠诚和一致使发展起来的,这种意识已深深扎根于日本员工的心灵之中,因此,祟尚个性和创造性的西方价值观念一直未能占据支配地位。

二、日本管理哲学模式的思想文化渊源

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是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与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是中西文明结合的典范。

日本民族历来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自大化改新,日本全盘接受了中国盛唐时期的文化,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到明治维新,日本又引进了西方文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样,东西方两大文明便在日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人称之为"懦教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创造了现代的经济发展奇迹。到七十年代,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与它善于吸取东方文化遗产,并借鉴西方的科学文明成果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种善于高度融合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一切有价值文化的能力,才使日本创造了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

    

全文阅读


避免冲突管理模式的中西差异

管理实际上是对人、财、物的管理。那么什么叫管理?很多学者对管理下了很多的定义。作者认为,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避免冲突的过程,其中包括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物之间的冲突、物与物之间的冲突三个方面。

管理具有两重性,即它的经济性和社会性。避免冲突的目的也同样具有两重性,即为了求得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中西双方的文化传统,即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都为避免冲突以求得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理论指导。正是这种不同的理论指导,使得中西双方在避免冲突的手段和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一、以"和"为工具的中国传统管理

中国的传统管理,主要特征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冲突"为内容、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和"为工具,目的是为了求得社会的稳定而非经济的增长。因此,管理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关心的是厚生福利,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对生产领域却不太重视。重视给养,要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于是,中国历代的宏观管理的重心,都是重"维持"而轻发展。"维持"是使农民免于饥寒,使土大夫安于宁静淡泊,使社会有法律、有秩序,有公共建设,避免外族入侵。而重点却始终都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而非"成长"上。社会稳定与否,关键的因素在人,在人与人之间不产生大的冲突和对抗。而人与物、物与物的冲突虽然也会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带来大的震荡和灾难,但不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带来动态的毁灭性后果。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才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中国的传统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管理人、调节人际关系、避免人与人之间冲突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这是中国管理科学中最发达的内容,是可以与西方管理科学相比美的精华部分。这种宏观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为了求得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在资源缺乏、科技不能大量应用、始终都是自给自足的传统贫穷的农业社会里,中国传统管理围绕着如何"稳定",创造出了"和"的理念,来维系社会中有限的资源分配与安定社会秩序,甚至这种"和'的理念延伸到了用以避免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冲突。虽然中国传统管理在追求稳定的同时并不排除发展,但这种发展是次要的,是从属于"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了几千年,社会动荡较小,发展缓慢,处于超稳定状态之中,与这种管理理念大有关系。

为了达到"和",求得稳定,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原则。管理者的奋斗目标就是平天下,使天下大治,大治就要稳定。从整个社会的总体来说,就是要"天下归仁",要"礼之用,和为贵"。一旦天下归仁后,就会天下稳定。具体地说,人与人之间的"和":对上和,要忠、孝、尊、崇、恭、敬,使天下有道,对平级和,要忠、恕、信、义、敦、睦,推己及人,协调矛盾:对下和,要宽、厚、慈、惠、爱,对外族和,要信任、尊重、不轻视、不敌视,相互融洽,共享太平。总之,人与人之间,包括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上下左右之间,内外之间,都要和。不仅如此,还要人性和,即情绪表达上要有节制,像古人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刚柔得道谓之和"。政事和,要"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事以和",就是说,要能法理、人情并顾,恩威并济,宽猛互应。人与自然要和,就是要"天道自然","不与自然争职",一切顺其自然。一句话,就是在诸种矛盾中,要适当地平衡,采取"中庸"的方式加以调和,这样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境地。中国传统管理者使用这一套管理理论和原则于经营经商上,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商有道"等。

应当说,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是必须的,也是有利的。但是,中国传统管理者为达到"和"的目的,选择的行为方向和策略,则基本上是消极的,它包括忍让、妥协和退避。《左传》中说,"让,礼之主也,世之治也。"而"忍让"取向的第一步就是"不争"。《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孔子也说,"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这样抑制被管理者的竞争心理,使本来十分稀缺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受到泯灭。在中国,"忍让"哲学是非常有名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以曲求伸"、"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的"忍"字格言在民间非常流行,俯拾皆是,影响着中国人的人心和人生。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无为,无败、无执、故无失",鼓励人们道德上的修养,鼓励人们陶冶和内省,以达到"内则修己,外则安人"的目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唾面自干"就很典型:唐代武后时,大臣娄师德问他行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别人的敌视和不满?其弟答道:即使别人把痰吐到脸上也不计较,默默擦去就是了。娄师德说:这样做还不够。人家会对你吐痰,是因为有气,而在他面前擦痰,就是违背他的意思,会让他更生气的。痰这种东西,不擦也会自然干的,不如露出笑容表示接受,事情过去也就算了。宁可忍气吞声,以求相安无事。中国历史上的管理者就是这样教人来调节矛盾、寻求稳定的。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管理还以"名分"来规范和拘束冲突,遏制人们的欲望以使人人安分守己:以"重义轻利"来消弥因资源匮乏、物质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紧张与冲突。难怪乎中国许多有学问的人家里的正墙上,特意挂着一个"忍"字作座右铭。"忍"已经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忍让、妥协不行的话,就采取退避的方式来避免冲突,即所谓"惹不起躲得起"。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舍之则藏","退而独善其身"。这种不参与的退避策略,几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心态,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尤其大。许多知识分子一旦不得志,一旦与统治者的目标有分歧,就弃官退隐山林,走向自然,与世隔绝。中国古代社会的隐士名流特别多,出家人特别多,和尚、尼姑特别多,佛教、道教比较发达,与这种退避策略很有关系。这种退避的取向和策略,一直影响着现代企业管理。

二、以"竞争"为工具的西方传统管理

与中国传统管理不同的是,以基督教文化作为背景的西方管理的特征主要是以避免"人与物"、"物与物"冲突为内容、以"发展"为目标、以"竞争"为工具,其目的则主要是为了求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管理者重视和关心的是最终物的产出,最终物的效益和成果。至于社会的稳定与否,他们认为那不是企业的责任,而是政府及其政治家关心的事。经济管理者关心的是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只要经济增长了,财富积累了,就是管理者的成功。而影响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冲突,是人、物这两种生产要素或资源的配置失衡所造成的。因此,为了求得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西方管理则主要依靠"竞争"的理念,采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的方式,充分依靠和焕发个体的智慧和力量,依靠能力主义作为激励手段。人与人在竞争中用制度、标准和法令等硬性措施来调节。这种管理采取的是一些激烈的对抗方式,人与人的关系比较紧张,容易造成社会动荡。

西方管理主要重视对物的管理,避免人与物、物与物的冲突,于是拼命地发明战胜自然力的工具和手段。人们注重于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几何、化学等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非常发达,纯理性思维非常活跃。从亚里土多德开始,欧几里德、达尔文、哥白尼、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以探索自然之理几乎成为传统,各种以自然为对象的运动也不断出现,诸如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其目的在于战胜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更多的资源,以发展生产,增长经济。因此,西方管理中,生产力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快,战胜自然的能力比较强。这也是西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得比较快的原因。

    

全文阅读


好哦个人门户隆重上线!还等什么?快来建立您的网上家园

● 好哦个人门户整体简介

好哦个人门户是好哦网正在打造的一个社区,它由一个一个的个人门户组成。

● 什么是好哦个人门户?

好哦个人门户是好哦网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一个人的博客、图片、RSS、网摘、圈子活动,以及个人的经历、爱好等等,来全面地体现和展示个人。很多很多的个人在部落里活动,形成好哦个人门户这个虚拟社会。

● 好哦个人门户的优势:

1、建立在好哦网大品牌下;

2、好哦拥有大量用户群体,是中国最大的个人门户社区;

3、最完备的web 2.0应用(博客、图片、网摘、RSS),以及便捷的社交和交流功能。

● 好哦个人门户原则:

草根原则: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有着强大的个体数量,但同时每个个体又是弱势的。

根——可以理解为根本的,基础的,要是引申一些的话,也可以理解成大众的。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活动力量。

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有可能,自由展示们有着强大的个体数量,但同时每个个体又是弱势的。
好哦网主页   |  好哦个人门户   |  联系我们:chenxiaof@haoo.cn

感谢新老用户对[好哦网]支持和关爱,以下杂志是一些精彩的电子杂志。
点击以下电子杂志的名称可以查看该杂志历史文档;选择以下的精彩电子杂志,输入您的Email可以直接订阅。

商界 理财百事通 驴友俱乐部 网文精选 美文赏析 健康与生活 心灵励志 八方食府 天天美食 中国互联网观察 游戏快递 人体艺术与摄影 E网情深 教育E刊 人物传记 中国大牛市 电脑E刊
可人写真 花花公子 读者文摘 两性健康 每日一笑 职场生存 时代生活 军事天地 奇闻轶事
E-mail:
 
======================================================================
****** Bentium Mailing List Server 邮件列表专家 ******
好哦网 http://Www.Haoo.cn

----
邮件列表【haoo】共有664个订户
cn99 ads

感谢新老用户对希网网络支持和关爱,以下杂志是一些精彩的电子杂志。
点击以下电子杂志的名称可以查看该杂志历史文档;选择以下的精彩电子杂志,输入您的Email可以直接订阅。

【游戏快报】 【日经BP社】 【中国报道】 【艺网周刊】
【21世纪报】 【世博英语】 【财富证券】 【励志人生】
E-mail:
 
====================================================================== ****** Bentium Mailing List Server ===邮件列表专家 ******
希网网络 http://www.cn99.com

没有评论: